科技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產生深刻變革的重要力量,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有了重要突破并實現交叉融合,新的產業變革將會對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其發展格局也將會出現重大改變,傳統機械制造業在這種劇變中,成本壓力逐步加大,為了生存,企業不斷改進戰略模式、管理方式,而成本核算方法也隨之得到了不斷的升級和改進,如ERP系統,實現了向會計電算化的轉變。在手工核算時期,機械制造企業面對品種規格繁多的產品,大多數企業采取分類法和分步法核算,成本核算工作量巨大,且結果并不十分精確。而在ERP系統中,利用工序特點制作詳細的產品BOM(物料清單),按照BOM的層級設置成本核算步驟,采用適合企業的綜合逐步結轉分步法或分項逐步結轉分步法核算產成品成本,結果更精確。
一、機械制造業采用的成本核算主要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要區別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核算對象的差異化,其次是計算產品成本的周期有所不同,最后是分配情況上存在的差異。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分批法、品種法以及分步法。
(一)分批法
該種成本計算方法的計算對象是產品批別,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工期”,分批法比較適用于批量小、單件生產企業、以客戶具體定單為依據進行定向生產的企業,因此也有“訂單法”之稱。
(二)品種法
該種成本計算方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計算對象。通常“會計期間”為成本計算期,品種法更加適用于單步驟、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像只對最終產品進行考核的企業以及采掘業、發電業等企業。
(三)分步法
該種成本計算方法是參考生產步驟對計算產品成本、生產費用進行歸集的一種方法。于多階段、多步驟生產的企業更加適合,如造紙企業、紡織企業以及冶金企業等。步驟多、量大因生產周期較長能夠間斷,通常都是若干個月之后陸續完工。成本計算期通常定期按月的形式進行,并且需將生產費用在半成品以及產成品兩者之間加以合理分配。
機械制造業的特點為產品品種規格繁多、生產工藝復雜,單純采取上述三種方法的一種,往往不能滿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很多機械制造業企業采取一種或兩種核算方式結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ERP系統在生產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舉例來說,礦山機械中的破碎和磨礦等設備,包括了機加工、焊接、裝配等生產步驟,還有動力輔助生產,生產工藝多步驟、多品種規格,在使用ERP系統之前,采用一種核算方法是不可行的,必須采取上述方法中幾種組合的成本核算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每一生產單位將本單位的發生的成本按照品種法將料、工、費核算到每一種類的毛坯件,形成自制半成品;下一步驟的生產單位領用自制半成品進行加工時,按照分類法將自制半成品成本歸集到下一工序的各個品種成本計算單下,如破碎機、粉磨機等各自形成自制半成品和產成品成本計算單,按照物料流轉過程,在各個工序經過領料、下料、加工,按此核算直至達到組裝要求;最后組裝車間進行組裝;月底完工設備、零件和未完工設備、零件并存,此時會用到分步法,將生產費用在半成品以及產成品兩者之間加以合理分配。成本核算有著非常大的工作量,因此升級使用ERP系統勢在必行。
以幣加德ERP系統,使用綜合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實際生產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的系統設置為例,介紹機械制造業如何利用ERP系統進行成本核算。首先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機械設備的生產一般經過車間領料—初加工—機加工—焊接—裝配等工序,最終形成產成品。所以設置BOM清單為四層:毛坯件、機加工件、焊接件、產成品,相應的成本責任中心也設置為四個(初加工車間、機加工車間、焊接車間、裝配車間),假定燃料動力為外購,無燃料動力費的交互分配且各車間有單獨計量工具、原材物料領用采用移動平均法,另設費用中心。成本項目設置為直接材料鋼材、直接材料外購件、直接材料外購燃料動力、輔助材料焊絲油漆、自制半成品毛坯件、焊接件、機加工件、產成品、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系統根據領料單數據,將每種直接材料、輔助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代碼進行歸集計算,形成自制半成品毛坯件;機加工車間領用毛坯件進行數控加工,形成機加工件;以此類推,經過其余兩個成本責任中心的加工,最終形成產成品。
可以看出,在ERP系統中,上述核算步驟通過底層代碼按照物料流轉過程層層卷聚。首先,領用原材料、輔助材料后經過初加工如切割、鍛造等,加工工序的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自動卷聚至自制半成品毛坯件成本;毛坯件經過機加工如車銑、螺紋切削等工藝,加工工序的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自動卷聚至自制半成品機加工件成本;以此類推,毛坯件、機加工件、焊接件自制半成品加外購件成本自動卷聚到產成品成本。可以看出,每個產品BOM設置成頂點的成本項目,即節點,就是成本核算對象,層層卷聚計算的特點,使ERP系統形成BOM樹形結構,來計算產品成本。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在基礎數據基礎上,將定額和分配標準進行完善。也可以看出,BOM樹形結構使ERP系統中對平行結轉法不予支持,因此需要通過逐步結轉法進行核算,該法有分項結轉法和綜合結轉法之分,系統都是支持的。
三、綜合結轉法和分項結轉法的選擇
綜合結轉法下,各步驟“自制半成品”成本項目內(除第一步驟外),包含有上一步驟生產產品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生產工人工資等成本。在各生產步驟之間,設置“自制半成品”賬戶,賬戶內不分列成本項目。綜合結轉法從產品成本計算單中可以看出各步驟產品消耗的費用,但無法提供由最初成本項目所對應的成本材料,對于企業從整體上分析以及考核產品成本的水平非常不便,因此,結合管理實際需要選擇是否對完工產品成本進行成本還原,以便正確反映產品成本結構。
分項結轉法指的是按照成本項目將各環節消耗的上一環節半成品成本,分項轉入到該環節各個成本項目中。若半成品經由半成品庫進行收發,在明細賬中對其成本進行登記時,需要以成本項目為依據進行分別登記。分項結轉法可省略成本還原的操作步驟。
很顯然,相較于綜合結轉法,分項結轉法對后臺數據容量有更大需求且計算起來更為復雜。在ERP系統中,綜合結轉法在往下一步結轉半成品成本時,僅僅結轉一個“自制半成品”數據就可以了,而分項結轉法則要對一行數據進行結轉。同樣,企業要根據成本核算要求和管理層對數據的要求,在兩種方法中選擇適合的一種。
四、ERP系統中成本核算方法應用的難點及解決方案
(一)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是支持生產運作的第一流程,且每一種材料的物料編碼(即底層代碼)需要在此錄入,重要性可見一斑。機械制造業原材料、輔助材料、零部件、自制半成品、產成品等種類繁多,財務部門應會同采購、庫管、生產部門,將上述物料編碼進行系統化、標準化、快捷化、連續性的編制,為成本核算做好基礎工作。
(二)BOM清單
BOM清單是成本核算最重要的基礎數據、是計算機識別物料的基礎依據,而機械制造業成本BOM比較繁多、復雜,根據工藝的改進而相應調整BOM清單,盡管ERP系統有著較高的信息集成程度,但人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視,尤其是對特殊變化來說,在系統中利用手工對BOM信息的內容開展修改以及增刪等工作,能夠幫助我們更加順利的進行所有的節點的成本核算工作。
(三)成本費用的分配
以毛坯件為例,自制半成品毛坯件在BOM清單上為多品種多規格的情況下,需要首先確定各類成本費用的分配率,即成本權重,采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成本費用的分配計算如下:
某類毛坯件直接材料實際成本=直接材料共同耗用總額/各種產品共同耗用定額總額*此類毛坯件耗用定額
某類毛坯件直接人工實際成本=人員實際占用時間×定額人工費率
某類毛坯件制造費用實際成本=設備實際運行時間或人員實際占用時間×定額費率
可見,定額費率的確定是成本費用分配的關鍵,財務部門、生產部門應根據生產工序特點、材料實際耗用量、機器工時、人工工時,準確確定分配比率,從而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確。
結束語
在手工和普通財務軟件環境下,機械制造業企業成本核算工作量會非常巨大,不能對成本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只能在成本費用發生后進行歸集核算,數據有滯后性。而ERP系統,可以監控和優化整個生產流程,為成本控制提供了強大的核算、分析、控制功能,為企業管理層的戰略決策提供最真實、最前沿的成本信息,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