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分布呈產業集聚地狀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而最為集中地為浙江(占55.05%),江蘇、福建,廣東、山東、上海沿海六省市。產業集聚模式各有不同,例如:大城市打造服裝文化時尚之都,產品專業的服裝特色地區,以大型出口企業為中心的服裝出口基地等模式。還有一些以出口為主的集聚地,是在原來"三來一補"方式的基礎上,以服裝為軸心的產業鏈。對財務軟件和設計軟件的應用相對來說比較普遍,紡織服裝業的全面ERP與其他行業相比,起步較晚,相比要滯后,且自行開發和購買的比例相當。
服裝業屬于傳統產業,近幾年從作坊式服裝快速提升到現代大生產,產品線長生命周期短管理復雜,同時殘酷的競爭和利潤的縮減以及現代設備的大生產都已另管理力不從心,出現規模擴大效益下降,這促成了服裝ERP春天的到來。
這些力不從心具體表現在:
- 物料管理
- 計劃物控
- 庫存控制
服裝行業的主要原料是面料、里襯、輔料等,涉及到布料的多要求以質地、顏色、批次等屬性進行管理,而且在布料的同種顏色里又會有不同的色號、缸號,在進行原料的描述時須以顏色+色號進行表達,這種巨量信息物料需要精細化管理,但靠人力根本就無法管理,老板應該怎么辦?
服裝企業的物料一般有幾千種,再加上10-20種顏色的屬性,物料種類與管理的難度與復雜度就可想而知了。物控部既要準確地向采購下達采購計劃,又要保障生產的正常進行,不能因為缺料或短料而影響生產進度。在進行物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原料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對生產的影響。在下達采購計劃時,要考慮采購損耗率,一般采購損耗是憑經驗判斷,多采購保證生產。另外物料自身也有損耗,例如面料的縮水特性,每種面料有一個比例。在確定生產領料是須考慮生產損耗,根據物料特性,設定相對固定的損耗率。另外還要考慮單位換算、安全存量等內容。物料的配套、物料的計劃、物料的分配對于月產幾萬套的服裝企業來說,用人工方法簡直是無法做到的。成品也一年上千萬的SKU。此時,老板應該怎么辦?
現在做服裝行業很大程度上就是玩庫存,庫存管理的好壞與零售終端的信息很重要,直接決定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何把無效庫存降低到最低,如何更快捷最有效的得到有效信息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
ERP,廠商眾多,國內早在2000年就開始興起的一個行業,現已極為成熟。然服裝行業因奇獨特性,相應在選型及應用上有了一些特別的要求。決定了其選擇軟件只能選擇專業軟件,而非傳統的ERP產品。軟件功能方面:如其BOM結構的建立及MRP的運算均與普通的ERP系統有較大差別。ERP應要完整解決服裝企業打辦、批色、物控、計劃、質量、成本、計件等難題。
服裝ERP項目一般分三期逐步完成,一期實施以完善公司內部流程為主,進行企業業務流程優化;二期實施公司的分支機構以及全國一級經銷商,整合資源;三期實施全國零售終端,進行終端管理以及數據采集。
原有流程可能會存在很多問題,如公司內部的部門與部門的脫節,以及與上級廠商和下級經銷商之間的業務往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且工作效率不能得到保障。所以為了達到管理的優化,則要進行業務流程重組,通過DRP將優化的流程進行固化,用信息化改造傳統行業,實現流程化管理。在對企業做了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交《流程優化報告》。提出相關優化建議,如:
1、成立信息中心以及商品部,進行公司信息化推廣以及商品管理;
2、倉儲部從營銷中心剝離,并入物流配送中心,協調管理物流配送;
3、強化財務在整個流程中的作用,控制整個資金鏈。
ERP運用效果:
如果不對各個地區的銷售情況、庫存情況、資金情況等信息和數據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往往造成生產產品及資金的積壓。上系統后全國及世界各地通過信息網絡連在了一起,實現了及時傳輸,數據共享,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及時的獲得產品的銷售情況、庫存情況、資金情況,這樣為企業的決策及把握生產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為企業決策提供了依據:
由于信息共享,數據及時可靠,使企業領導對企業的各種狀況一清二楚,為經營決策和加強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如庫存狀態的充分了解,為企業領導提供了如何降低庫存的依據。對銷售狀態的充分了解,為企業領導提供了如何加強產品銷售和市場營銷的依據。如對采購狀態的充分了解,為企業領導提供了如何改善和加強對采購瓶頸的管理。
有效防止了業務漏洞:
在給經銷商發貨的過程中,倉庫驗貨出現實際貨品數量與清單不符;上系統后實行兩種配碼管理方式,即靜態與動態兩種配碼方式,為采購以及銷售人員提供很好的業務管理平臺。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鞋類商品的管理更科學化。倉庫驗貨時,根據實際貨品進行錄入。與采購部門所提供的清單數量進行對比,如果發現有差異需要采購部門進行確認,而不是 “一家說”,防止了“扯皮”現象。
訂貨會系統如虎添翼:
之前給下級經銷商下指標時,沒有可靠的參考數據,而且在訂貨過程中不能實時的掌握經銷商的訂貨情況。因此通常會造成訂貨會效率很差,往往一次訂貨會需要1個月的時間,不斷的對數據整理、分類、歸檔,反復做,不斷反復過程中難免出錯。上系統后根據經銷商每年的各類商品的銷售情況,以及分析整個市場的銷售狀況,進行橫向與縱向對比。科學地給經銷商進行指標制定,在訂貨會時候,實時分析所有貨品以及所有經銷商的訂貨情況,以及指標的完成百分比,終端商只需確定自己的訂單,系統即自動生成合并為分公司的訂單、系統再合并成總公司的訂單,短短的幾天時間即科學有效的完成訂貨,而且過程中能夠非常有效的發現存在的異常狀況。
訂貨會系統的現場使用,使得全國經銷合作伙伴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到商品調整的具體信息以及指標完成情況,可以讓整個訂貨流程更透明化、更合理化。大大縮減了整個下單周期,為后期商品的上市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整個訂貨會流程使用條形碼輸入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出錯幾率;整個訂貨會以系統為模型,嚴格執行系統的指令,使得訂貨會更有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